府城目前僅存四座牌坊,分別是接官亭石坊、蕭氏節孝坊、泮宮石坊、重道崇文坊,今天一一尋訪。

在途中,經過媽祖樓天后宮,因為這是電影「總舖師」的拍攝場景,繞過來看一下。

媽祖樓媽祖廟

媽祖樓天后宮作落之處原為清代台灣軍工道場之出口河道,名為「哨船港」,亦是臺灣府城西方外五條港北方河道,廟址原是一供水手休息之工寮,相傳先民自大陸移居斯地時,由湄州攜媽祖香火來到本地,將香火安放在工寮閣樓上,未幾其人離去而把香火遺下,其後里民及往來五條港之船隻經常於夜間看見香火發出毫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眾皆驚異非常,紛謂乃媽祖靈威顯象之故。遂於乾隆20年(1755)糾眾集資建廟,以媽祖香火安奉閣樓上,故而命名為「媽祖樓」,創建者不詳,今廟貌古意盎然,正殿之銅鑄龍柱與後殿礦石龍柱皆為工藝瑰寶,廟壁石碑敘述道光年間建廟過程,鳩資集材,百工匠作,鉅細靡遺,讀碑之時恍若神遊古境。

IMG_0978 (Copy).JPGIMG_0979 (Copy).JPG

銅鑄龍柱

IMG_0983 (Copy).JPGIMG_0980 (Copy).JPG

媽祖樓週邊街景

IMG_0982 (Copy).JPG IMG_0981 (Copy).JPG

出仁愛街可見另一古廟,崇福宮

IMG_0985 (Copy).JPG IMG_0984 (Copy).JPG      

先前往接官亭,這是清代由大陸前往臺灣的渡船口,先是進入臺灣的第一站。

接官亭石坊

昔日府城與安平之間有臺江內海,全賴舟楫來往各地。清康熙、雍正年間,府城渡頭已由大井頭西移南河港安瀾橋附近,稱「鎮渡頭」。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建風神廟與接官亭於此,以利舟楫,更為文武官員迎送餞別之地。乾隆42年(西元1777)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建石坊於碼頭之上,以壯觀瞻,坊前砌石階,方便登舟上岸。

石坊為重簷,四柱三間,氣勢峻拔,雕造精美,乃本市四座石坊中最為壯觀者。

IMG_0987 (Copy).JPGIMG_0986 (Copy).JPGIMG_0988 (Copy).JPGIMG_0996 (Copy).JPG

三級古蹟─風神廟

創建於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地臨南河港安瀾橋邊,居水路必經之處。主祀風神,崇功報德,以護庇臺海舟楫航行安全;並設官廳與接官亭,作為往來府城文武官員迎送餞別,備極繁榮。乾隆41年(西元1777年)臺灣知府蔣元樞重修,規模寬廣,維清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建築圖碑存於本市大南門碑林,可見當年本廟格局與地理滄桑。

及日據時代,因開闢道路而拆廟,乃將供奉神像移至官聽,即成今貌。

IMG_0991 (Copy).JPGIMG_0993 (Copy).JPG

左右中古塔

 IMG_0992 (Copy).JPGIMG_0990 (Copy).JPGIMG_0989 (Copy).JPG     IMG_0995 (Copy).JPG

接官亭暨風神廟重修碑記

接官亭暨風神廟位於原南河港安瀾橋西側,鎮渡頭北邊,清乾隆4年(1739年)由巡道鄂善倡建,原為接送由大陸來台文武官員之處所,迎新送舊,有古時十里長亭之遺風,亭後為風神廟,主祀風神爺,昔年航海及貿易者,須冒波濤之險,故禱之風神,以祈一帆風順,藉獲庇佑,奉祀頗為虔敬,為清代府城八廟之一。

乾隆30年(1765)知府蔣允君首次整修,至乾隆42年,知府蔣元樞重修,為壯觀瞻,將亭建成石坊,重簷四柱,巍然屹立,前臨臺江,氣勢峻拔。

石坊正面題額「鯤維永奠」,聯曰「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背面題額「鰲柱擎天」,聯曰「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廟之格局仍採舊制,依次為頭門、官廳、正殿、大士殿,左側公館,為供寄宿之所,民國7年,日人進行市區改正,開闢道路,正殿、大士殿、公館均被拆毀,神像移至官廳,民國13年,地方仕紳再重修而成今之模樣。

IMG_0994 (Copy).JPG     

對面為西羅殿

祀奉保安廣澤尊王之由來並其概略

廣澤尊王為泉邑之福神,威靈著於遐邇,故閩南一帶諸居民,遇有疑難事,必卜之於神而取決焉,凡將遠行也必奉香火以偕往,蓋深感夫神之善福庇人,可有恃而無恐耳。我泉之鄉,先輩於距今二百餘年前,由泉相率渡臺經商,人特向鳳山寺奉神來臺,祀於本廟,其始仍延用鳳山寺之廟號,嗣因覺稱名失當,即改為現之西羅殿,囊時廟之南北兩側室,嘗充作泉、臺兩地間之聯絡公館,是以迄今尚有聖王公館之名焉。惟神自分爐以來,到處頗呈靈異,故四方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廣澤尊王:王升天前,名叫郭忠福,後唐同光元年(923年,癸未)二月廿二卯時,誕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清溪村。戊戌年八月廿二午時,南安詩山聖迹成道成佛。于後晉天福,初廟則建於偽閩通文間,至今歷一千有餘年,香火不替,王之事亦有福建通志、南安縣志。王先後受朝廷封敕者三:宋高宗時皇宮火災,尊王滅火救駕有功,第一次受封;宋光宗敕封威鎮忠應孚廣澤侯,宋寧宗晉封提伯王,累加忠應孚惠威烈廣澤尊王。

 IMG_0997 (Copy).JPG  IMG_0998 (Copy).JPG

尋找下一個牌坊,經過著名的「良皇宮」(大道公廟)

IMG_0999 (Copy).JPG  

巷中的「福安宮」

IMG_1000 (Copy).JPG  IMG_1003 (Copy).JPG  

轉彎即看到蕭氏節孝坊

IMG_1002 (Copy).JPG IMG_1001 (Copy).JPG  

出巷口右轉沿著友愛街向東走,可見到孔子廟

明鄭時期永曆19年(1665年)創建的「先師聖廟」係臺灣第一座孔子廟,乃鄭經之諮議參軍陳永華所倡建,以「興國學、行教化」為宗旨,開啟台灣儒家思想與儒學教育,為臺灣文教的發祥地;明清時期歷經多次擴建,並設臺灣府學,推展地方教育,素有「全臺首學」的美譽,地位崇高。清乾隆42年(1777年)「臺灣府學全圖」碑,可見乾隆年間臺灣府學與孔子廟的完整建築組群;與「重修臺灣府孔廟學碑記」皆為見證台南孔廟建築沿革與格局的重要文物。留存清潮統治臺灣期間歷代皇帝與國民政府遷台後歷任總統題獻匾額,數量居全台之冠,具稀有性。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啓時,曾於4月20日下午造訪此地留下許多影像紀錄,是本地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

IMG_1004 (Copy).JPG  IMG_1010 (Copy).JPG  

對面為泮宮石坊

泮宮石坊

京城國子監,天子的學宮稱「辟雍」,四面環水。諸侯學府、地方官學,只能南面半水,故稱「泮宮」。

此泮宮石坊清乾隆42年(1777)立於東大成坊外,為出入聖廟的主要通道,花崗石質,雙脊重簷,四柱三間,建築精神悉仿木構,皆雕造細緻,尤以夾杆石獅工巧樸拙,額「泮宮」二字,乃指郡縣之學,以牌坊代表之,楹聯曰:「集群聖之大成,振王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為孔廟建築群中唯一的對聯,蓋無人敢在孔廟前賣弄文章。

IMG_1006 (Copy).JPGIMG_1007 (Copy).JPGIMG_1009 (Copy).JPG IMG_1008 (Copy).JPG

 

接下來最後一個牌坊為「重道崇文坊」,位於台南公園內

途中經過開隆宮,這是府城「作16歲」成年禮的重要廟宇,

開隆宮

臺南歷史廟宇編號:105

創建年代:清雍正10年(1732年)

沿革:此廟為本省七娘媽廟之祖,傳云係保佑孩童之神,係自浙江寧海縣分火而來,曾於道光3年(1823年)重修,光復後增建拜亭。

IMG_1011 (Copy).JPGIMG_1012 (Copy).JPG

昨日為七夕,活動似乎剛結束,但棚子還未拆。

 IMG_1013 (Copy).JPG        IMG_1014 (Copy).JPG

經過中山路上的教堂

天主教台南教區聖母無染原罪堂

天主無染原罪聖母聖堂的歷史源使於清同治10年(1871年),道明會李嘉祿神父(P.Ramon.Colomer O.P)受教會之命前來台南傳教並籌建教堂。現教堂係日治時期大正14年(1925年)洪羅助神父募款新建,因其座落於中山路上,故習稱「中山路天主堂」,民國77年(1988年)改修整建內部。教堂原為長方型巴西利卡式空間,中央為中殿,兩側為通廊,中殿與通廊間有二排柱子,最後為聖壇。經整修後,室內改成單一大空間,由八根石柱撐起如雨傘弧形的拱頂天花板,祭臺為木造,雕刻精美,古色古香。

IMG_1016 (Copy).JPGIMG_1017 (Copy).JPG  IMG_1015 (Copy).JPG

順路經過台南火車站

IMG_1018 (Copy).JPG  

火車站旁成立不久的文創園區

IMG_1020 (Copy).JPG  

對面的福隆宮

IMG_1025 (Copy).JPG IMG_1024 (Copy).JPG IMG_1023 (Copy).JPG IMG_1022 (Copy).JPG

總算到了「重道崇文坊」

IMG_1029 (Copy).JPG IMG_1028 (Copy).JPG  IMG_1026 (Copy).JPG     

結束今日行程,僅花約一小時

arrow
arrow

    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