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小旅行選擇走東區。

其實本來是想去看臺糖的糖業試驗所,可是好像沒有開放,所以就往回騎,另尋目標。

既然難得來到東區,就從東門城開始

東門城門,城上題字「迎春門」

IMG_0521 (Copy).JPG

順東門路向西,來到臺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日治時期明治36年(1903)巴克禮博士及夫人,為使新樓醫院級學校相關工作人員有禮拜的場所,乃提供臺南神學校的教師宿舍作為大家禮拜聚會之用,明治39年(1906年)成立太平境教會東門支會,大正10年(1921年),升格為堂會,昭和元年(1926年)於現址完成建堂,教會是一個小型長方型巴西利卡式的教堂,教堂屋頂原以臺灣傳統瓦片鋪設,近年整修後更換為金屬屋頂,民國92年(2003年)為紀念巴克禮博士,更名為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IMG_0524 (Copy).JPG IMG_0525 (Copy).JPGIMG_0522 (Copy).JPG   IMG_0523 (Copy).JPG  

接下來是彌陀寺

根據日治時期的《寺廟台帳》記載,彌陀寺系創建於明永曆31年(1677年),鄭經以「承天府」未有名剎而憾,遂在東安坊興建,奉祀「阿彌陀佛」,號稱台灣第一所佛教寺院。清康熙57年(1718年)監生董大彩、鼎中堂等籌資重建,後屢增修,殿宇狀宏,被譽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為府城重要名勝。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治時期昭和20年(1945年),寺廟遭美軍轟炸,曾進行修葺,而後拆除舊建築重建,民國69年(1980年)興建落成。重建後的彌陀寺全部採用中國古典式樣建築,空間分為三進:第一進的山門有三開間,門內兩側供奉哼哈二將;第二進的正殿為三層樓建築,一樓為大雄寶殿,供奉三寶佛,而在三樓則收藏清朝古匾;第三進為後殿。

IMG_0529 (Copy).JPG  IMG_0527 (Copy).JPGIMG_0526 (Copy).JPG  IMG_0528 (Copy).JPG 

繼續往西走就看到台南神學院

清光緒2年(1876年)先在二老口醫館內側辦學校教授聖經道理,第一任校長巴克禮牧師,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培育傳道人員的地方,也是臺灣第一所西是高等教育的學府。

清光緒6年(1880年)學校在新樓北邊新築紅磚外廊式教室與傳教士宿舍(包括巴克禮牧師故居),

日治時期明治36年(1903年)新建台南神學校本館校舍落成。

民國46年(1957年)新建禮拜堂落成。

教堂與課室之間的中庭,以一個水池(今已改為玫瑰花園)為中心,十字形的走道,有歐洲修道院庭園的味道。通往現今新樓街的小路,兩旁有兩排壯觀的大王椰子,草地上老榕成蔭,幽靜美麗。 

IMG_0530 (Copy).JPG  

順路右轉到前鋒路的知事官邸

日治初期,明治28年~34年(1895~1901年)之間,臺南縣管轄範圍包括整個南台灣,縣知事是最高行政首長。

臺南縣知事官邸落成於明治33年(1900年),主要的設計者是建築主任官明田藤吉技手,為南台灣最華麗的官邸建築,老一輩臺南人都稱為「時鐘樓」,其實不曾設置鐘樓。縣知事官邸採取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上流社會使用的「相洋二館」配置方式,包括洋館與和館兩棟;

明治34年(1901年)因行政機關改制,廢縣設廳。

大正九年(1920年)官制改正後臺南廢廳置州,再改稱「臺南州知事官邸」。

本建築歷經不同的使用機能,曾做為總督至臺南巡視時的「總督臺南官邸」與多為日本皇族造訪臺南時的「御泊所」(貴賓館),

大正12年(1923年)4月20日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即以此作為御泊所,並留下許多影像記錄,是本地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

 IMG_0533 (Copy).JPG IMG_0535 (Copy).JPGIMG_0532 (Copy).JPG   

其實這個地方小時候常來,好像是做為國軍的福利處,但記得完全不是這樣的建築。

往西走回到北區

北區是鎮北坊,自清代開始即是軍營所在。

先經過一間廣慈院,看起來是一間有歷史的寺廟,但找不到任何的說明

IMG_0536 (Copy).JPG

順路就來到大觀音亭和興濟宮。

大觀音亭創建於明永曆15年~37年之間(1661~1683年),主祀觀世音菩薩。格局為三開間三進,三川步口內凹形成「凹壽」,中門敞開,兩側亦可出入,形成曲折迂迴的空間。

興濟宮創建於明永曆15年~37年之間(1661~1683年),主祀保生大帝,位於府城北邊,習稱「頂大道公廟」,以區別位於南邊而俗稱「下大道公廟」的良皇宮。

大觀音亭與興濟宮的門神彩繪皆出自民族藝師陳壽彝之手,民國94年(2005年)進行整修時,特別委託文建會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的專業人員進行彩繪清理與補強,讓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得以延續生命。

IMG_0540 (Copy).JPG  IMG_0537 (Copy).JPG   IMG_0539 (Copy).JPG  IMG_0538 (Copy).JPG  

往西北走可看到下土地公廟,這間廟全無古味,但清代這邊街道兩頭各有一間土地公廟,負責保護這裡的平安。

IMG_0541 (Copy).JPG  

順著小路就會看到巷子內的頂土地公廟

IMG_0798 (Copy).JPG IMG_0797 (Copy).JPG  

從巷口出去,可看到總爺古街,可是整條街道整修得很好,卻沒半點古味,很可惜。

 IMG_0795 (Copy).JPGIMG_0796 (Copy).JPG 

往西走就會看到三老爺宮

創建於乾隆15年(1750年),或云更早,主祀朱、曹、魏府三老爺

IMG_0799 (Copy).JPG IMG_0802 (Copy).JPG

這間廟最重要的地方,就在廟址所在地是明永曆15年(1661年)鄭成功軍隊沿德慶溪登陸禾寮港時的駐紮處。廟門口立有石碑。

IMG_0801 (Copy).JPG

廟內據說有鄭成功相關壁畫及雕刻,有空再進去看看。

轉到遠百附近,一條小小的巷子哩,看到一間小小的廟。

IMG_0803 (Copy).JPG IMG_0804 (Copy).JPG

最近一直在找這個至少40年的古蹟立牌,但很多廟因重修、遷移都未列為古蹟了,其實都很有歷史的。

小南天

古蹟編號:25號

創建年代:草創於明永曆年間

沿革:草創於明永曆年間,重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福德正神,為臺南最早土地廟之一。迨雍正初年巡撫道臺吳昌祚修建,據傳云在明鄭時期小南天匾額為明寧靖王手書,但於嘉慶年間重修時,改懸嘉慶十九年匾額,而明寧靖王手書匾已無從查考。乾隆58年(1792)巡撫道臺金溶再與重修,廟原建於西定坊巡府道臺左畔,民國18年因市街擴建,乃建於現址。

今天的小旅行經過下面的路線,發現臺南真的很好,騎個腳踏車,隨手拍下的可能都是上百年或300年的古蹟。

路線圖.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