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無目標的暑假生活,懶洋洋的,好像該動一動,因為父親大大想去彰化田尾,所以就「順路」去彰化鹿港。
好像也好久沒來鹿港了,沒做功課,不知該逛甚麼,只記得「一府二鹿三艋舺」,應該有很多古蹟吧。
就從天后宮開始吧。車停在天后宮停車場,路旁有文開國小。記得文開國小是紀念沈光文的。路邊有很多小攤販,週一的觀光客很明顯的少於假日。
先看到天后宮
入門後看到屋頂的藻井
接著走到主殿,這兒香客較多。
走過天后宮,就開始走老街,其實也沒有概念老街在哪?反正就是跟著路標、跟著遊客走。
新祖宮,也是一間媽祖廟,但清淨多了
南靖宮
忘記哪間廟旁的下馬碑,好新,讓我想到台南孔廟旁的下馬碑
公會堂,弟弟說這棟很明顯建築風格不同,日據時代的
進入老街區,看到半邊井,記得旁邊的說明有介紹,這是這戶人家為週圍民眾提供水源,因此一半的井在牆內,一半在牆外。
走出埔頭街,來到大有街口,有景點指示牌,但肚子好餓,鹿港應該也是小吃眾多,不知到要吃甚麼,最後選擇了‧‧‧‧‧‧‧‧肯德基,
吃飽再上,從大有街進入,看到施家古厝,真的很古的樣子,忘記看這棟建築到底有多少年了。
走出大有街,目標龍山寺,所以就繼續往前走
經過鳳山寺,在整修當中
又看到一塊導覽圖告示牌,在龍山寺前,所以龍山寺到了
聽過龍山寺的大名,但這兒好像太冷清了些,遊人稀疏。裡面是佛寺,日據時代曾把廟宇改建為大本願寺,所以庭院中頗有日式風格。
往外走到金門館,最近剛逛完安平,安平五館之中也有金門館,但為清代班兵駐地,跟這裡的會館性質好像不同。
回程了,沿中山路走,看見丁家大宅
找到了九曲巷的路口。臺南鎮北坊的巷子好像也是彎彎曲曲的,據說是為了防賊;安平的巷子也是彎曲的,好像是為了防風,這兒不知是為何?
一進路口就看到十宜樓,這應該是古代有錢人聚會的場所吧。
走出九曲巷,走進後車巷,不遠處就看到隘門。古代為了防械鬥、民變的街坊大門。
巷口出去看到山三國王廟,發現跟臺南的建築風格大不同。印象中閩南式建築才會在廟頂加許多裝飾,但三山國王是客家潮汕移民祭拜,風格應是較為簡樸才對。
最後經過城隍廟
完成今日鹿港小旅行。
應該再多閱讀一下鹿港的文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