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20年(1666年),鄭經在位時,輔政的諮議參軍陳永華倡建「先師聖廟」,並在廟內設立國學,從此教化學子,開啟了台灣文化史上,漢學儒學風氣先聲。

康熙22年(1683年),台灣進入清領時期,巡道周昌與知府蔣毓英修繕已略微傾毀的先師聖廟,並易名為「先師廟」。次年設立「台灣府儒學」於此,得有「全台首學」美稱。

IMG_1004 (Copy).JPGIMG_1010 (Copy).JPG

三百多年來,共歷經30多次修建,其中兩次影響較大:康熙年間,台廈道陳璸重修既有的大成殿等,也闢建禮門、義路、大成坊、泮池等附屬建築;乾隆年間,巡台御史揚開鼎與知府蔣元樞擴建大成殿、兩廡及崇聖祠,於東大成坊外建「泮宮石坊」。

IMG_1007 (Copy).JPG

我們由東大成坊左側小門進入,先看到的為明倫堂。

接下來往內走進入大成殿,今日為孔廟秋祭前1天,為了布置會場,進入大成殿不收費,而且所有祭典要用的物品以一應俱全,難得參觀。

秋季祭孔大典於9月28日,即教師節也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清晨五點展開。原本打算早起參觀,但颱風來襲,還是作罷。

大成殿為紅牆紅瓦。相傳夏代帝舜賜禹「玄圭」,玄黑色的貴重玉器,夏代即以「玄黑」當是最珍貴的顏色;商代改以「皂白」;周代則為「丹紅」。孔子是周人,朱紅色是周魯最珍貴的顏色,魯哀公以此色敬之。

IMG_0975.JPG      IMG_1041.JPG

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有108門釘,代表36天罡,72地煞。中門封閉,中門只有在春秋二季才會開啟。

IMG_1030.JPG    

進入門內置有鏞鐘和鼖鼓。

  IMG_1022.JPG

鏞鐘,鐘的一種。體型碩大,懸掛於紅色木架上,為祭孔大典中最大的鐘,與大成門東側的「鼖鼓」相對,祭禮開始時先擊鼓;祭禮結束,則敲鐘。迎神與送神,則鐘鼓齊鳴。

鐘上的獸鈕為龍生九子的「蒲牢」,形體似龍,而體小。性好鳴叫,負責報時鐘。

IMG_1024.JPG     

大成殿,孔廟建築群中最高級、尊貴的建築體,稱之「大成」,乃是孟子曾讚譽孔子「思想集大成矣」。

前有露臺,正確稱呼為「丹墀」,舖有石板,頗有古風,這是祭孔時佾生詩舞的地方。往前有石雕「陛階」,有一龍面目前視,四隻龍爪分別抓著琴棋書畫,代表多才多藝。陛階左右設有石階,三階分別代表「天地人」。

IMG_1020.JPG  

「丹墀」與大成殿周圍的廊道設有腰牆,腰牆八個角落上立有石獅子。

IMG_0937.JPG  

腰牆下落的四隅嵌有開口的神獸「散水離首」,正確說法應是龍生九子的「蚣蝮」,性喜水而善飲。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保佑一方平安。

IMG_0971.JPG IMG_0973.JPG  

大成殿屋頂上的簷角裝飾─鯉魚吐藻。傳統木建築怕火,所以有鯉魚有波浪,加上屋脊端頂塑成蚣蝮神獸模樣,皆是求得「以水壓火」之意,以防祝融光臨。

IMG_0969.JPG  

 大成殿正門左右分別置放編鐘、石磬。

右側置放編鐘。由青銅鑄成,他由不同的鐘依照大小排列,並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編鐘常與編磬組合使用,「金石之聲」中的「金」就是指編鐘,「石」指編磬。

 IMG_0953.JPG IMG_0955.JPG       

左側置放編磬,用石或玉製,共16枚,大小相同,厚度有異,分上下兩層懸掛。它的音色,除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等12正律,又加四個半音,演奏打擊時,發出不同音響;每音結束,敲一次。

IMG_0939.JPG IMG_0941.JPG   

祭孔大典分八音樂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這是位於編鐘下方的「敔」。古樂器名,形狀似虎,以木雕製,背上有齟齬27個,使用時以籈擊首三下,在刷其背三下,代表樂章結束,必須肅靜之意。

IMG_0947.JPG  

後方置琴

IMG_0957.JPG    IMG_0951.JPG  

中置祭祀禮器

  IMG_0961.JPG     IMG_0965.JPG  

大成殿內懸有十四方清初至今的元首賜匾,八位清帝,六位總統,康熙「萬世師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道光「聖協時中」、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光緒「斯文在茲」。

殿內以「太牢」敬之。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為天子祭祀社稷之用,諸侯祭祀用「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西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後途經魯地,他以太牢祭祀孔子,從此世代都以太牢祭孔。

IMG_0949.JPG    

右側置有佾生之「翟」,台南孔廟以六佾舞祭孔,佾生左手執「籥」、右手執「翟」,「翟」用雉尾羽毛做成的飾物,主陽。木柄,長三尺,雕龍首髹金彩,龍口銜有一羽。

 IMG_0959.JPG    

後方為以成書院,是孔廟的樂局,負責教導、傳承祭孔相關儀禮,並培訓禮生及樂生的私塾,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

IMG_0979.JPG  

東側禮器庫介紹相關禮器。

犧尊,周代酒器,三獻之用,象徵以農立國,永不忘本。青銅所鑄。

IMG_0985.JPG

象尊,周代酒器,亞獻之用,表示大而有德,為祭祀禮儀中使用的盛酒禮器之一。青銅所鑄。

IMG_0987.JPG  

中間存有一方「全台首學」匾

IMG_0989.JPG  

後方「崇聖祠」。祭祀孔子五代先世。

IMG_0981.JPG IMG_0993.JPG  IMG_0999.JPG 

樂器庫。進門之後,左為樂器庫,右側則存修整前的孔廟建築遺物

IMG_1006.JPG

鴟吻,又名鴟尾,性好觀望,無角,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祈求其滅火消災。

IMG_1008.JPG

通天筒。至於大成殿正脊兩端,乃是南宋「朱熹」擔任福建泉州同安縣主簿之時,深感孔子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都是通乎天意,於是樹立「通天筒」,表示尊崇。

IMG_1010.JPG

西廡。供奉歷代先儒先賢的牌位,共79人   

IMG_1012.JPG IMG_1014.JPG  

義路。舊時,大城門前埕左右各有矮牆,牆有門,左稱「禮門」,右稱「義路」,循此出入孔廟。

 IMG_1032.JPG   

置於大成門前正中,不知為何物。

IMG_1034.JPG  

販賣部旁的公仔,旁邊窗框上的「子曰」很有特色。

IMG_1037.JPG  

文昌閣,創建於康熙54年,1715年,由陳璸依福州府學「奎光樓」體式所建。台基外圓內方,一樓方形,二樓圓形,三樓八角形。屋頂亦隨之而變:一樓為四角簷飾,二樓為八角簷飾,三樓為八角攢尖頂,中央最高處置有葫蘆,象徵「福祿」。

 IMG_104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