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經過一條巷道,忽然發覺又和以前不一樣了,地磚重鋪、老屋也重整,所以今天從這開始走起。

哪一條街呢?咾咕石街

起點就是兌悅門,是府城唯一還在使用的城門。

IMG_1223 (Copy).JPG

門外有旅遊位置路線圖和簡介,簡介看來已使用多年,有點不堪使用了。

兌悅門位於五條港文化園區內,創建於道光15年(西元1335年),為臺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城門橫額題曰「兌悅門」,兌者八卦正西方,意為往西通衢,欣欣向榮,落款年代為道光16年正月,應係完工時間。日據時期城折垣毀,府城原有外城多消失無蹤,僅存此處城門與部分城垣。

兌悅門尚稱堅固,以磚石構築,石多取自海中珊瑚礁,名叫老古石,故又稱老古石城,或以外城別名而稱甕城。昔日城內有街,亦名老古石街,有渡口通安平,為商旅往來之地;鄰近集福宮內有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城門與古碑訴說府城歷史滄桑。

IMG_1224 (Copy).JPGIMG_1228 (Copy).JPG

我們從門外進入門內,進城了。

城門內牆可看到當時建城的材料。

IMG_1227 (Copy).JPG  

城內地板刻著名稱。

 IMG_1229 (Copy).JPG  

從一旁的小階梯登上城門

IMG_1247 (Copy).JPGIMG_1246 (Copy).JPG  

 可看到老古石街縣在整齊的樣貌。城門內有一間小廟、供奉的是石獅公

IMG_1244 (Copy).JPG

 

  IMG_1242 (Copy).JPGIMG_1248 (Copy).JPG

廟前、城門邊有棵大樹

 IMG_1245 (Copy).JPG  

廟旁留有幾片石碑,其中兩片舊石碑為昭和年間所刻,至今應約7、80年。

IMG_1236 (Copy).JPG  

看到石碑後面的貓了嗎?

IMG_1237 (Copy).JPG  

民宅前也有一隻。

  IMG_1234 (Copy).JPG IMG_1233 (Copy).JPG IMG_1232 (Copy).JPG IMG_1231 (Copy).JPG  IMG_1225 (Copy).JPG

石碑下的神獸基石,不確定是甚麼?

IMG_1235 (Copy).JPGIMG_1241 (Copy).JPG    

新的碑上刻的說明:

集福宮沿革暨重建碑紀

早在明鄭時期之前,中國大陸沿海一帶先民偶有飄洋渡海、冒險來台從事墾荒開拓者,直到鄭成功率大軍登臺後,兵屯所在、民墾所至,乃紛紛建廟奉祀膜拜乞求護民福國。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旅臺黃姓人士,由故鄉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24都桃源塘後鄉(現福建省石獅市塘後鄉)集福祠,迎奉玄天上帝金尊、林王爺神堂林府千歲,朱邢李三王會朱刑李三千歲等神祇,在昔時港底一帶(今民族路三段176巷附近)興建小廟供境眾(都是離鄉背井之遊子)晨昏焚香膜拜,並以旅臺懷閩之心境,取大陸祖廟之祠名號集福祠。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修造老古石街(由大陸返航壓艙之咾咕石,即珊瑚礁,鋪設街道,即今之信義街)。道光5年,開闢臺灣對大陸經商據點臺江五條港,新港墘港流經這一帶,形成重要渡頭,來往船隻商旅不絕,也因此造就老古石街週遭之繁榮。時由黃資盛、黃元貢、黃元問等董事發起募捐番銀壹千大圓,遷建於現址,並更名為集福宮,今廟內神龕頂猶懸掛橫匾一面,頗具歷史。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建造兌悅門(今之甕城,亦稱老古石城),是府城西向安平要衝,石獅公倚城鎮護,也是甕城聚落守護城,目前由本廟管理奉祀。

IMG_1239 (Copy).JPG   

這是廟旁的民宅,看來有重新整修過。

IMG_1249 (Copy).JPG

順路向東就看到集福宮

集福宮:

古蹟編號:57號

創建年代:清乾隆元年(1736年)

沿革:始建於清乾隆元年,自福建泉州塘後街渡臺,駐老古石街及新港墘街,當地信眾募建,祀玄天上帝。道光27年(西元1847年)修葺,傳云:甘國寶賜匾,橫匾已失。

IMG_1252 (Copy).JPG     IMG_1251 (Copy).JPG  

 廟正前方道路的指標,五條港,藍色的水道就像是一隻鳳凰,據說這也是府城被稱為鳳凰城的其中一個原因。

IMG_1253 (Copy).JPG  

金安宮,大大高高的一間廟。

古蹟編號:99號

創建年代:清嘉慶22年(1819年)

沿革:廟奉祀媽祖,自乾隆年間由福建金川迎奉,嘉慶22年建廟,至同治、光緒年間均有修葺。

IMG_1263 (Copy).JPGIMG_1265 (Copy).JPG IMG_1262 (Copy).JPG  

高高的陛階

IMG_1268 (Copy).JPG  

中門

  IMG_1267 (Copy).JPG

這一帶有很多歷史民居

   IMG_1254 (Copy).JPG   IMG_1271 (Copy).JPG

另一條路上又有貓,屋頂上的貓

IMG_1273 (Copy).JPG

這是一間占地廣大的建築,一直不知道是屬於誰的,每次經過這都很好奇。

IMG_1274 (Copy).JPG

前進往祀典大天后宮

臺灣古稱夷洲、小琉求,昔皆土蕃、流民雜處,未有所屬。明宣德間鄭和七使西洋,因風飄此。明萬曆年間袁進、李忠結水寨於臺,顏思齊、鄭芝龍繼之,臺灣始進入開發時代。公元1625年,荷蘭人築普羅民遮市(民權路)與內地(大陸)私相貿易,中國人來台經商捕魚,日益熱絡,為求海上平安,乃建天妃宮於臺江東岸高灘上,作為祈報之所,這是台灣最早的公廟。

明永曆15年(1661年),明寧靖王朱術桂東渡來台,18年(1664年)以天妃宮為中心,建王府及宗人府於赤崁城南,稱「一元子園亭」,作為明朝政權在臺之象徵,及來台王室居住之所。王府範圍南北寬約150米(在今民族路與民權路之間),東西長達200米(從西門路到忠義路)。

康熙22年(1682年),施琅大軍攻台之前,寧靖王義不降清,決心殉國,遂捨宅子天妃宮。征臺總兵吳英再將明代東寧天妃宮改建為臺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康熙23年,因媽祖助戰有功,朝廷下旨敕封天后於此,這是歷史上最早稱天后宮的媽祖廟,禮部派員來台「「奉旨諭祭」。康熙59年,因默佑封舟有功「奉旨祀典」,春秋二祭。雍正11年,因助平臺灣蕃亂有功,提升為「國家祀典」,由巡臺御史蒞大天后宮主祭,因是官府主事,三郊主持,地位崇高,故尊稱「大天后宮」,俗稱大媽祖廟,現為國定古蹟。這是湄州香火在臺之代表,也是台灣媽祖之本山,臺灣各媽祖廟莫不由此分香與再分香。每逢媽祖聖誕前,「府城迓媽祖」是臺南市的重要廟會活動之一,不只大天后宮的媽祖神像出巡遶境,慈庥遍佈;各地媽祖廟不約而同的回到大天后宮請祖乞火,謂之「謁祖進香」,各境大小廟壇亦競相出陣,共襄盛舉,熱鬧非凡,呈現豐富的民俗文化,經登錄為「民俗及一般文物」類文化資產。

整體建築的木構作雕刻,壁堵、石鼓與石門枕等石雕,灰壁彩繪以及媽祖、千里眼、順風耳、觀世音菩薩等神像,皆屬精製作品,具藝術價值。

IMG_1275 (Copy).JPGIMG_1276 (Copy).JPGIMG_1279 (Copy).JPG

中央研究院的考證說明

IMG_1280 (Copy).JPG

 

 

廟前的碑座

IMG_1277 (Copy).JPG

廟本身被牌樓擋住了

IMG_1278 (Copy).JPG

 

中門

IMG_1281 (Copy).JPG

隔壁的大雄寶殿

IMG_1282 (Copy).JPG

 

廟頂山牆的玄額與香爐

IMG_1284 (Copy).JPG

一旁香客房前的四大天王,「風調雨順」

IMG_1283 (Copy).JPG 

出廟口見到對面的「米街廣安宮」,記得這也是一間很有歷史的宮廟。

IMG_1286 (Copy).JPG

因為覺得廟前通常會有一棵老樹,但這間廟反而清晰可見一棵大樹在廟後,所以前往一探,真的別有洞天。

一間老廟,由柱上對聯可猜想應是廣安宮,可是此時好像已被老樹盤據了。

IMG_1287 (Copy).JPG

 

一旁巷道中的小門,是「隘門」嗎?

IMG_1288 (Copy).JPGIMG_1292 (Copy).JPGIMG_1290 (Copy).JPG

 

在古牆上站立的兔寶寶

IMG_1293 (Copy).JPG

穿過建築打在狹窄街道上的陽光

IMG_1291 (Copy).JPGIMG_1289 (Copy).JPG

又見貓咪,貓都喜歡有歷史的地方嗎?

IMG_1296 (Copy).JPG      

轉出巷道,再回到祀典武廟

IMG_1301 (Copy).JPG

立於三川門內的清乾隆42年「福建臺灣府正堂前護理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蔣元樞撰文碑記

IMG_1302 (Copy).JPG

 

三川門上有名的牌匾「大丈夫」

IMG_1307 (Copy).JPG

一旁其他的牌匾

IMG_1310 (Copy).JPGIMG_1308 (Copy).JPGIMG_1309 (Copy).JPG

正殿

IMG_1311 (Copy).JPGIMG_1312 (Copy).JPG

出廟門左側的馬使爺廟

IMG_1298 (Copy).JPG

往回走經過梳妝樓(明宗人府址),根據一旁2010年的碑記,為民國97年全臺功德會捐款購地新建

 IMG_1313 (Copy).JPG    IMG_1314 (Copy).JPG IMG_1315 (Copy).JPG

轉向往關帝港開基武廟

IMG_1317 (Copy).JPG

IMG_1323 (Copy).JPG

開基武廟正殿 

IMG_1316 (Copy).JPG

IMG_1318 (Copy).JPG

廟內懸匾與馬使爺

 IMG_1319 (Copy).JPG   IMG_1321 (Copy).JPG

五條港區的水溝蓋

IMG_1324 (Copy).JPG  

 

外關帝港玄明保安宮

IMG_1326 (Copy).JPG IMG_1325 (Copy).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條港
    全站熱搜

    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