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連假的安平劍獅尋訪,大街小巷中,發現古建築與廟宇相當多,有時繞來繞去,甚至以為又回到原地,仔細看才發現不同,將發現的古厝廟宇整理一下。

安平舊聚落的說明

IMG_0733 (Copy).JPG

 1.舊聚落風貌維持之緣由

IMG_0735 (Copy).JPG

2.安平舊聚落的誕生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拓展海外貿易,則中臺窩灣作為東亞路徑之中途基地,並於大員島尖端規劃熱蘭遮市鎮經營轉口貿易,1634年熱蘭遮城竣工,在城東二百公尺處開闢棋盤式街鎮共六個街廓,為當時漢人主要聚居地,1652年以後,中國海禁開放及大量移民湧入,市鎮開發到十九個街廓的高峰。

IMG_0739 (Copy).JPG

3.臺灣第一街《延平街》

熱蘭遮市街共有三條東西向街道,由城下直通至今石門國小(舊鎮渡頭),與赤崁間行駛著定期渡船,最南邊者為主要道路,稱為「寬街」,又稱「石板街」或「市仔街」,即今延平街,為臺灣第一條繁榮商街,素有「臺灣第一街」之稱,居中者為「新街」,又謂「石門樓」,即今效忠街,最北為「北街」,又名「磚仔街」,即今中興街。

IMG_0740 (Copy).JPG    IMG_0736 (Copy).JPG  IMG_0737 (Copy).JPGIMG_0738 (Copy).JPG    

 從安平古堡後門的金龍殿福德正神廟開始。小小的廟宇,以為是新的,結果追溯起來,居然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果然是開臺之地。

IMG_0576 (Copy).JPG 

全臺安平海頭社金龍殿史蹟碑:

古蹟編號二十八號

本廟創始於西元1593年,名為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與福德夫人。明永曆25年,西元1671年改福德祠為金龍殿,主祀福德正神、福德夫人、老澳蘇府千歲。於西元1876年主祀金門館伍德宮蘇府三王爺、福德正神、福德夫人。民國21年重修。民國63年改建,至民國81年9月再度重修,主祀福德正神、福德夫人、老澳蘇府千歲、蘇府三王爺、白府仙姑共五尊主神,玉冊封為「南臺灣福德正神總代巡」神蹟赫赫,有求必應,膜拜者萬象,香火鼎盛。

中華民國81年9月立

金龍殿管理委員會製

IMG_0577 (Copy).JPG

 

 

 

前方的龍柱和石獅,不知道是多少年的。

IMG_0580 (Copy).JPG  IMG_0581 (Copy).JPG

IMG_0579 (Copy).JPG IMG_0578 (Copy).JPG    

不過1593年,此一年臺灣好像還未有主權,荷蘭人要1624年才到,所以這是早期的漁民及海商供的廟嗎?值得研究。

接下來進入巷中,先遇到文龍殿。(忘記拍廟宇的介紹了),從廟坊懸掛的燈籠「恭祝孫府聖祖聖誕」,應是祭祀王爺的廟宇。

IMG_0582 (Copy).JPG  

廟庭前的照壁塑有劍獅及王船。

IMG_0584 (Copy).JPG IMG_0583 (Copy).JPG    

廟旁就是海頭社魏宅,這是一間歷史建築,旁邊有相關說明。

IMG_0587 (Copy).JPG IMG_0586 (Copy).JPG IMG_0585 (Copy).JPG    IMG_0591 (Copy).JPG  

照壁後方是陳姓大宗祠,沒有進去看,不知道是祭祀誰的,但外牆壁上的懸魚很有特色。

IMG_0590 (Copy).JPG IMG_0589 (Copy).JPG IMG_0588 (Copy).JPG  

在巷弄中穿梭,看到一戶有特色、有歷史的民宅「藕仔番薯之家」。源起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太子太保王得祿之封域,先曾祖父開台祖先莊蕃藕、莊蕃薯兄弟來自福建省青陽縣渡海來台,共同合作開創漁業有成。

四代以前,約120年前,但嘉慶約為1796~1820,距今約180年,值得考查考察。

IMG_0599 (Copy).JPG  

往下走就到了海山館。

清康熙23年(1684年)臺灣入清版圖,置水師協標駐防安平,並輪調班兵來臺輪戍。

來自福建同鄉的各營班兵以部隊為名,在安平建設廟館,作為供奉家鄉神祈與聚會聯誼的場所,記有提標、烽火、閩安、金門、海山等館,合稱「安平五館」。

海山館主祀媽祖,為福建海壇鎮標班兵所建的廟館,以原駐地有山名「海山」而命名。

日治時期海山館遭破壞,舊址改建民宅,屬於張長庚所有,而原來供奉的媽祖神像移祀至海頭社文朱殿,廟前一對蝙蝠石柱也移到妙壽宮,成為前殿的龍柱。

民國74年(1985年)規劃為「安平鄉土館」,展示安平鄉土資料,目前作為劍獅文創商品的展售中心,彰顯安平的地方特色。

IMG_0602 (Copy).JPGIMG_0609 (Copy).JPG    IMG_0619 (Copy).JPG  

最近安平的活動吧!海山館旁立了一個好大的公仔。海山館旁的「鹿府」也有一個小公仔。往延平街巷口「烘爐地」也有一個。臺南的文創真的蠻有特色的。

IMG_0604 (Copy).JPG IMG_0612 (Copy).JPGIMG_0624 (Copy).JPG  IMG_0719 (Copy).JPG 

這是在平生路小兵賣咖啡的店家旁看到的說明

清康熙23年(1684年)臺灣社一府三縣,因顧慮臺地遠在邊陲,易生民變,不敢在台徵兵,乃行班兵制度,由福建各營輪班調臺戍防,安平鎮駐守福建臺灣水師。因風信不定,為等候汛期及分派各地駐防關係,各營班兵集資建會館,作為臨時寓居之所。安平兵館有閩安館、海山館、金門館、烽火館、提標館等五館,為閩安協、海壇鎮、金門鎮、烽火營及水師提標所建。五館皆供祀原鄉神祇,藉以庇祐旅次,慰藉來臺官兵,空間設置規畫窩鋪、伙房,安平今僅存海山館以見證清朝在台軍政,及安平聚落開發史。

IMG_0720 (Copy).JPG    

 路邊附的旅遊地圖,這張地圖將附近的古屋與廟宇位置畫得很清楚。

IMG_0626 (Copy).JPG  

「鹿府」不知道是怎樣的店,外觀打造得很有特色,牆上還有大大的彩繪。

IMG_0616 (Copy).JPG  IMG_0614 (Copy).JPG IMG_0613 (Copy).JPG IMG_0611 (Copy).JPG  

海山館旁是化善堂和長老教會,各種宗教齊聚一堂了。

IMG_0618 (Copy).JPG IMG_0617 (Copy).JPG      

再繼續往延平街走,途中見到了一棵老樹和一間老宅。

老樹據傳已有300年以上,在鄭成功來台前即已存在,被稱為「樹王公」。

IMG_0621 (Copy).JPGIMG_0620 (Copy).JPG

老宅則未置劍獅,反而在門柱上放兩隻石獅,不知是何典故。

IMG_0622 (Copy).JPGIMG_0623 (Copy).JPG     

再往前走就到周龍殿

古蹟編號12號

創建年代:清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為安平最早之廟宇。

沿革:主祀佟府千歲。配祀:何府千歲與夫人、二郎神楊府元帥、中壇元帥、孫府聖祖、龍府千歲、白府千歲、七宮老母、雷聲普化天尊、太乙真人(救苦天尊)等列位尊神。雍正年間廟堂尚存,迨至民國十年則荒蕪不堪,予以翻修殿始存今,本省光復後,由殿之信徒發起募修。

   IMG_0627 (Copy).JPG  IMG_0629 (Copy).JPGIMG_0628 (Copy).JPGIMG_0630 (Copy).JPG

移轉方向,來到廣濟宮

古蹟編號61號

創建年代:清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

沿革:創始於乾隆八年,傳云:當時漁民出遠洋捕魚,途遇暴風,失去航線,危急時突現燈光引航,漁民平安返港,認係保生大帝接引,感恩建廟。

 IMG_0644 (Copy).JPG IMG_0643 (Copy).JPG IMG_0645 (Copy).JPGIMG_0642 (Copy).JPG

又一宗祠,萬氏宗祠。

IMG_0641 (Copy).JPG

來到文朱殿,前文「海山館簡介」中提到,當年海山館官兵供奉的媽祖神像移祀在此,但文朱殿的碑文中隻字未提。

古蹟編號:90號

文朱殿奉祀主神:李天王,農曆四月21日祀典

創建於1798年嘉慶3年,並經嘉慶18年、道光2年、光緒33年及民國21年屢有修葺,至民國55年,由鄭天生等發起改建,58年完成後,經30於年於民國93年初甲申廟頂雕像泥塑嚴重剝落,損及外觀,是年奉指重修,著手籌備事宜,隨即動工修建,日夜趕工,費時一年餘,至民國94年乙酉正月底始告完成。

IMG_0651 (Copy).JPG    IMG_0678 (Copy).JPG IMG_0677 (Copy).JPG   

廟門上坊「文朱殿」三字,是由書法大師朱玖瑩所提。

來到延平街與古堡街巷口,可看到延平街古井。

IMG_0657 (Copy).JPG  

經過一間歷史建築,走在這裡的街道真的有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

IMG_0662 (Copy).JPG  

往西來到開台天后宮,這是安平最大的一間廟宇

創造年代: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

主神:湄州天上聖母(祭典農曆3月23日)

副神:延平郡王(祭典農曆7月14日)

副神:水仙尊王(祭典農曆10月10日)

副神:四海龍王(祭典農曆1月6日)

本宮即福建通志所載之天妃宮,原址在安平鎮渡口,為今之石門國小,迄今三百餘年。

IMG_0748 (Copy).JPG IMG_0747 (Copy).JPG  

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延平郡王東征渡海,自湄州奉祀聖母神像來台,方舟師抵至鹿耳門,忽水漲數尺,航行無阻驅荷後,鄭氏軍民咸感神庥,遂建廟奉祀之。

光緒21年中日戰役,清廷割臺澎,日軍於是年進駐安平,本宮慘遭世變,喋血聖地,寶像被迫分祀各廟。

光復後,鄉之父老耿耿於懷,每思重建此宮,再整昔日香火,乃集議咨商卜地,水師衙門原址,經始於民國51年告建於六十四年。

  IMG_0679 (Copy).JPG  IMG_0681 (Copy).JPGIMG_0682 (Copy).JPG

往南一些看見弘濟宮

弘濟宮

古蹟編號:24號

創建年代:相傳明永曆22年創建(1668年)

沿革:主祀池府千歲,清朝迭有修葺,廟神像計27尊,匾額6塊,民國50年,經熱心境眾倡資重修

 

 

IMG_0703 (Copy).JPGIMG_0705 (Copy).JPG

重修碑記(弘濟宮發展史略記)

時值明末清兵入關南下,到處兵荒馬亂,郡王鄭成功在閩、粵招兵。有潮籍蘇姓之士,平閒奉祀池府千歲至為虔誠。某日,夢示池府千歲叮其投鄭從軍,以避禍解難,爾後隨軍深身繫三寸池府千歲金身作為庇身之神祇。在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郡王攻臺之前,郡王兵抵湄州恭迎天上聖母三尊,迎奉營帳中拜祀,以做隨船護軍神祇。適池府千歲也顯靈託矚,其金尊將為聖母先鋒,保隨聖母庇護郡王揮軍渡臺。同年四月鄭軍跨海攻臺,當大軍抵台後,首戰輕取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隨後攻打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此時郡王王駐軍灰瑤尾,天上聖母及池府亦隨奉於此。經圍城歷九整月苦戰,轟毀熱蘭遮城外圍要塞烏特勒支堡(今湯匙山)後,荷軍見大勢已去,向郡王鄭成功屈服,退出臺灣。

原由蘇姓族人及許多軍中同袍,雖隨郡王軍馬四處轉戰,但眾人於軍旅營帳中,晨昏膜拜池府千歲三寸金身,至為虔誠。當郡王占據臺灣後,號令就地屯田開墾,這時蘇姓一族及其他軍中同僚,就在灰瑤尾地區解甲定居,池府千歲則奉祀於蘇姓家厝。當時眾人有感池府千歲,在征戰期間神威顯赫全程庇護,故時常到蘇宅向池府千歲禮香膜拜,從此再明勇永曆15年(西元1661年)後,池府千歲就鎮守灰瑤尾社部落,成為庇佑社民安居樂業的唯一神祇。今已時序分段簡述弘濟宮建廟的歷史如下:

1.明永曆22年(清康熙7年,西元1668年),信眾在湯匙山的半山腰處(今灰瑤尾古井正上方)搭蓋寮厝,恭奉池府千歲金身,草創名為「代天府」。灰窯尾社的「代天府」,是安平最早的第一座廟宇。

2.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池府千歲擇選現今廟地。

3.清道光21年(西元1841年)信徒集資構建中殿,正式掛升廟匾「弘濟宮」。

IMG_0709 (Copy).JPG     

安平小砲台

IMG_0686 (Copy).JPG IMG_0685 (Copy).JPG IMG_0684 (Copy).JPG IMG_0683 (Copy).JPG  

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臺灣道姚瑩等勘臺灣防務,建議17處海口設防,嚴防英軍入侵。姚瑩論安平海防地位乃在「東障府城,西扼四草,北阻郭賽,南控七鯤身」,故在安平大港設四座砲台,此即其中之一。

姚瑩原議以竹簍、麻袋貯砂土築砌砲臺與砲燉,次年興工之際,改砌石壁、填土牆與挖長濠,乃為鞏固經久之計。現存砲臺基座以花崗石丁順交砌而成,上置堆碟,氣勢宏偉;下間闢砲室,小而安全;右側石砌砲燉池道,尤顯昔日捍衛府城之雄風。

天主堂

IMG_0693 (Copy).JPG  

 接著來到城隍廟

古蹟編號94號

創建年代: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

沿革:建於嘉慶年間,主祀城隍爺,農曆四月20日祀典,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由地方人士發起修築一次,民國26年小修一次,60年重建。

 IMG_0670 (Copy).JPGIMG_0671 (Copy).JPG  

接著來到伍德宮

古蹟編號66號

創建年代:乾隆12年(西元1747年),至今已逾250年之久。

沿革:原為清代駐防軍隊在安平的行館之一,在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曾經改名為「王爺館」,以避日本政府廢廟之劫。至臺灣光復後,才又改回「伍德宮」之名。目前本廟奉祀五位千歲,主神為蘇府千歲。

廟名由來:昔日泉州府的船隻在往安平的途中遇大風浪,船破而停泊在浯嶼島(金門)沙灘修理長達26日之久。結果這艘船的軍隊有一半的人繼續前往安平報到,另一半的人則留下來,等待船隻修理好了再動身。緣此,當時有了這樣的約定,往來大陸及台灣的軍隊若是要在兩地建廟,廟名將同為「伍德宮」,並共祀蘇府千歲。於是金門、安平這兩地都有以「伍德宮」為名的廟宇。雖然這兩地的伍德宮有這樣的關係,但根據所供奉的列位神尊級主神聖誕日的異同來判斷,二廟宇之間實無牽連。

本廟除五位千歲外,亦於光緒26年(西曆1900年),在社內先輩們的決議下,乃將殘存於安平境內部分清代會館中的神尊請來一同祭祀,共有烽火館中的主神廣利尊王、金門館中的主神天上聖母與火房中的水仙禹帝。

廟身是採正統四點金形式的泉州建築,有一對石柱在前殿。

 

IMG_0668 (Copy).JPG  IMG_0672 (Copy).JPG

再往石門國小路上,忽然發現又出現一間伍德宮,下次再去安平時,一定要再多了解一下此兩間廟的關係。

IMG_0750 (Copy).JPG IMG_0749 (Copy).JPG  

妙壽宮

IMG_0712 (Copy).JPG IMG_0711 (Copy).JPG     IMG_0710 (Copy).JPG IMG_0743 (Copy).JPG

三靈殿

 IMG_0722 (Copy).JPGIMG_0723 (Copy).JPG  

在安平三八九番地,今之三靈里三鄰(十二宮主廟),主祀神為馬千歲,外有火德星君、虎爺、土地公、太子爺、關聖帝。

沿革:據傳係創於嘉慶12年,其他並無可徵者。主神原為土地公,本為社里之祈福之所,中經演變,竟以為馬千歲為主神。

觀音亭

 IMG_0742 (Copy).JPG  

石門國小內的紀念碑

IMG_0751 (Copy).JPG  

結束了訪古行程,回到現代,吃個著名的台南虱目魚餐吧─王氏魚皮!料好實在、價廉物美,

IMG_0633 (Copy).JPG  IMG_0631 (Copy).JPG 

這是吃到快完了才想到要拍照,看到了嗎?就算最後兩口,仍是滿滿的魚肉。

 IMG_0632 (Copy).JPG

回到安平路上,回到現代,漂亮的運河景緻,路邊特色的名物賣店,安平這幾年真的是火紅的觀光地了。

IMG_0636 (Copy).JPG  IMG_0634 (Copy).JPG 

後記:

走過的廟宇,回家後再查google map,發現裡面大部分是吃的店與紀念品店,地圖上只找的到天后宮,看來要再走一趟把住址查清楚。

後來看到海山派樂地的地圖,大致了解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安平廟宇
    全站熱搜

    mu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